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桃園」標籤的文章

倪亞達與大笨牛

我認識倪亞達跟認識 大笨牛 的時間很近。有一段時間妳總會搖頭晃腦唱著那首歌,沒多久,這段樂句就成了耳朵蟲,強迫感染給妳所有的室友。歌是這麼唱的:「有一隻大笨牛、從山上滾下來、沒有死掉、只有流血。」 那個時候,文壇的明日之星,倒是一前一後滾下了兩顆。很多人都覺得他們沒有死掉,可是黃春明寫了一首詩,說袁哲生和黃國峻一樣,都不回家吃晚餐,之後,媒體就到處都是他們的新聞。系上現代小說選的課程,鄉土文學讀本有一篇範文,選的就是袁哲生那篇《秀才的手錶》,學長姊震懾於他的才華,因此這件事情也在我們系上引起了很大的討論。 可是這些,都是我兩年後重修那堂課才知道的。妳總叨唸著說我愛蹺課,這個壞習慣卻一直沒改,也是因為這樣,我與系上的熱烈的討論氣氛失之交臂。在那之前,本土文學閱讀量不多,而且竟然沒有養成每月定時品味《男人幫》雜誌的我,其實是不知道袁哲生的。 不知道過了多久,妳跟我分享正在閱讀的兩本書。一本是切.格瓦拉的《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》,另外一本,妳跟我說,倪亞達,就是那個袁哲生寫的。我讀國文系,那時才讀到袁哲生,看他透過倪亞達的視角,什麼事都叨唸著「真是令人不屑」,形象鮮明,印象好深刻。 之後,因為上課、或者是其他的原因,有人提起袁哲生,我總會想起妳。似乎也是因為時間隔得近,所以也會莫名其妙地,一起想起妳紅著臉,搖頭擺腦唱著「大笨牛」的樣子。然後,想起我們也曾經有過一段單純而快樂的日子。 今天,看到一位七年級作家湯舒雯的貼文。貼文的氣氛很哀傷,不過我腦海裡想起「袁哲生」三個字時,哀傷之餘,還是帶點笑容的。這大概也挺符合袁哲生這個冷面笑匠,想要表達的那種黑色幽默。 會有這麼違和的情緒,我想,大概就是因為,又想起妳的緣故吧。

FaceBook 時光機

拜FaceBook所賜,國小的同學們一一從回憶的世界重又回到了現實生活來。交流相處,句句都感受得到沒有隔閡的真切。不過,有時不免懷疑,自己真的想被失聯多時的舊識連絡上嗎? 遺忘是我們處理傷痛最常使用的自我保護機制,透過將當時的負面情緒與負面自我認同打包丟棄,轉換場景以後埋葬過去,好保持繼續往下走的勇氣。但是這種冷處理,即使事過境遷,傷口上結的痂只是虛掩著。原以為再也不會憶起,沒想到驚鴻一瞥的人名臉孔又打開了潘朵拉盒。原本按下多年的失落怨懟又重新生起,情何以堪。 更有可能,當時藉由切斷過去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,丟棄的是自己的不堪,是不成熟的自己。不過長大以後,卻不得不面對自己曾經的愚蠢,感覺人生像被重新解構一遍,搞得自己都懷疑現在和過去的自己孰真孰假。提起勇氣回顧過去,彷彿是一趟充滿刺激的冒險之旅。   因為檯面下有這麼多思緒起伏,所以在面對著舊識期待興奮的臉孔,倒也有些不知所措。不知該擺開笑容回應,或是板起臉來討論反省過去。既怕反應失當掃了對方的興,又怕過去的不堪隨著回憶潮湧逼得自己失態。於是只好沿著兩造默契,小心翼翼的表現得輕鬆喜樂。利用殘存的共同回憶虛擬出群體意識,再從中出發重構關係。有時候你還會困惑,不知這是老朋友敘舊,還是一群陌生人分享著某種共同經驗的聯誼。   不過,這何嘗不是一次自我審視的機會。審視自己在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成長之後,是不是已經具備足夠的歷練去面對過去,審視自己纖細的心靈是否已經強壯起來了。也是一次的機會,看看已然長大的自己,是不是已經能夠構建出比當時更完善的人際關係。   像是上天給了一次機會,讓我們回到過去的身體裡面,彌補曾經犯下的過錯。讓失去的一切在新的契機裡,忽視不斷往前走的時間,倒帶重來!

演講比賽

  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的國小國中時代,記憶是很模糊的。偶爾能夠喚起一些片段,但都覺得不真切。可惜了那九年的成長過程。   不過演講比賽這事兒我確實印象深刻。那時只是一個無知異常、空有小聰明的貧嘴娃兒,完全沒有參加過任何訓練就這麼出場比賽。到了比賽場地,抽了題目一看,「各位老師,各位同學,大,家,好。今天,我要演講的題目是: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、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。」我嘿嘿冷笑起來。   老子我小二右手受傷開刀,在醫院躺了好幾天,事後因為上了石膏右手動彈不得,之後還孜孜矻矻訓練了左手吃飯寫字擤鼻涕,這中間的辛酸努力與感動,必定比其他小朋友還要有看頭。誰能比我慘!題材沒問題,時間還早,就繼續往表現手法上鑽研。想起幾天前聽的床邊錄音帶有相聲的專輯,同是語言藝術當可模仿學習,必定不同凡響,這麼一想當下便有了決定。   不一會兒輪到我了。走上前台,袖子一捲。露出了手臂上虯結的疤痕,一臉得色。環顧四周,抽了一口氣,便落了舌。   『各位在場的大叔大伯大爺大娘大哥大嫂大,家好。我的題目是⋯』   還沒講完,現場的評審老師爆出的笑聲已經把我的說話淹沒,全場哄然的聲音搞得我有點困窘,小聰明無法預料到有這樣熱烈可怕的回響,我傻笑著,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應對。就這麼一震整個人昏了,後半段的比賽幾乎都是以怯生生的音量嚅囁完的。我一邊講眼睛一面瞄,台下那些老師還是憋著笑抖個不停。還真是哎呀我的媽。   後來的事全忘了,不過我記得比賽時間是早上,中午我看到導師葉梅燕跟一位評審老師聊到花枝亂顫的。以為成績不壞她笑得開懷,下午我便鼓起勇氣向她問起比賽名次。   葉梅燕老師眼睛轉了一圈,故作嚴肅的跟我說:「講得不錯,很有創意。他們只有公布前三名,你不在名單裡面,不過別擔心,你啊,應該是第四名。」   那時完全不知道是謊言,只知道初出茅廬就奪了個第四名,還非常興奮的回家向父母炫耀。不過長大了一點才知道,那時我爸媽打電話給老師道完謝以後,眼神裡閃爍的悲憫神色所為何來。這些都是愛啊。   愛耍小聰明、想故意引起別人的注意,所以也常常跌跤。這段悲傷的往事害得我有一段時間對上台說話有點畏懼,一直到好幾年後才逐漸克服。每次回想起來都覺得不好意思,不過當時一定也隱約覺得丟臉,所以才一點都沒有向同學們透漏比賽實況,只是不知道老師還記不記得。   我倒是忘不掉啦。 (原文貼在Facebook小學同學的...

小虎隊

志的那篇< 梁祝 >,勾起了我很多記憶。我記起大同西路二樓的蕾絲窗簾,陽光透過去的樣子、夜晚燈光透出去的影子。母親在後面陽台用老牌洗衣機哄哄哄地洗衣服的聲音、走來跺過晾衣服的身形…… 我也想起梁祝的劇照中,那翩翩的蝴蝶,如此忠貞,如此美麗,又如此脆弱。 我還記得,小三時搬家到大同西路,在一個雜物櫃中,第一次看到「小虎隊」幾張海報時,心中的驚嘆與著迷;他們,是我心底,第一個認認真真崇拜的「偶像」。 那種迷戀,彷彿初戀。甜美而又酸澀。他們不經意的舉手投足,可以輕易地在我心裡投下小石子,自行擴張為大大的漣漪甚至是漩窩;那麼簡單地牽扯著我的情緒,高低起伏,而我甘於稱臣。 那好像是很遙遠的事了…… 乖乖虎蘇友朋、霹靂虎吳奇隆、小帥虎陳志朋,他們唱的<青蘋果樂園>、<紅蜻蜓>、<蝴蝶飛呀>……直到現在,仍然是回憶中不斷播放的曲目。記得那年代,真的有唱將實力的人,才能紅出一片天。小虎隊的成員,可謂「才貌雙絕」:三個人都能唱能跳,又各有各的專才,吳奇隆擅長跆拳道、蘇友朋功課好,當時很多父母還拿蘇友朋來激勵自己的小孩用功讀書,向偶像看齊呢! 而,我差點忘記當時的我,就像是一般的青澀少女,迷戀著霹靂虎吳奇隆。 蒐集他們的歌曲、海報;蒐集吳奇隆的個人專輯、剪下所有關於他的報導,仔仔細細、小心翼翼地貼在剪貼簿上、資料夾中。還有印著英姿相片的墊板、紙禮物袋、信紙信封…… 那天去三樓我堆滿雜物紙箱的房間找什物,偶然翻出捨不得拆開封套,新簇簇的墊板;幾乎沒用的信紙信封、那幾本剪貼簿……揚起一陣灰塵的同時,也揚起不少回憶點滴的金粉…… 從小學到現在,有十多年了吧,經歷成長、經歷小虎隊的拆夥、經歷搬家,這些事物,可都讓我留存至今哪…… 還記得,一次在新聞上看到吳奇隆脫臼,醫生說他可能要放棄跆拳道,而他依舊忍痛開辦演唱會的模樣。攝影記者把他臉色慘白、冒著冷汗、強忍著痛的笑容抓得精準。我用手指輕撫過版面,似乎可以體會到他的痛楚……不敢多碰那照片,輕輕拿著剪報,我瞅著它,心卻一陣一陣酸,心疼,淚水潸然而下…… 那可真是,少女情懷啊 …… 後來,再也沒有讓我如此掏心掏肺的偶像了。 那時候可一點也不覺得乖乖虎、霹靂虎、小帥虎這些稱號很蠢。 現在的偶像,好多啊,多到可以套用之前形容大學生的一句話:「走在路上拿顆石頭隨便一扔,都可以砸到一個偶像。」 現在的這些「明星」們,有的是恆星、有的是行星、有的是衛星、有的是...

煮食

聽說在正式掌廚之前,每個想要成為廚師的學徒都得先在師傅手下充當雜務好幾年,洗菜煮飯切料採買樣樣都包,作師傅的只要在食材都準備好後,將材料依序丟入鍋中料理,翻炒幾下端盤上桌。餐畢餘下的那片狼籍仍是徒弟們的差事,洗碗擦桌清理垃圾,奴隸似的。 將各種食材天馬行空地組合起來,對我來說,一如變魔術一樣令人興奮,菜端上桌後那份滿足與成就感也有著獨特的魅力,所以那種做牛做馬想從中偷學到一兩手的學徒毅力,我大概也能體會。 家常菜的作法簡單。青菜洗淨、調味佐料處理過、切好,最後快速翻炒起鍋即可。湯的作法也有簡單的公式:水滾、放料、燜熟。這些都是料理法的迎客松,方法簡單,最不需要功力。而餐廳裡的菜色總有閃亮的名字,考究的刀工和精準的時間調配不可或缺,做工繁複,有些食材還得發泡多次或熬燉個大半天,光是在其中砸下的 時間便足以讓人在動箸時心懷虔敬,「吃」成了一件很儀式的行為。廚師的悉心調理,想要成就的就是這種感覺吧。 最近回到桃園的家住,暌違已久的廚房讓住宿時總壓抑著的煮食慾望偷偷爬了回來。小時候父母工作忙,總是晚歸,而姊姊到現在也只會荷包蛋和燙青菜,於是從小我便從媽媽那裡偷學了幾手。上國中後,母親加班晚歸時的晚餐便幾乎都是由我包辦。還曾自鳴得意地將玉米罐頭、豌豆、肉丁、火腿、加上一些隔夜菜混在一起炒的料理取名為「萬鳥歸巢」。(天知道那時為什麼會這麼俗氣)國三以後聯考將至,便漸漸遠離了廚房。高中時住的離爺爺奶奶家近,工作繁忙的爸媽乾脆將我們的三餐託由他們照料,自己下廚的機會也少了。 一直到最近。 這幾天天氣冷,很適合吃羊肉爐。興沖沖的跑去中藥店買了包藥包,到市場大採買一番便準備大展身手。首先先將七分滿的水煮開,丟入中藥包。不一會兒就能聞到濃濃的藥香,羊肉買來時就切好了,等水滾了也丟進去湯裡和中藥包一起煮。十分鐘後轉為小火,倒入半瓶米酒後慢火燉煨幾個小時。羊肉質硬,悶得爛熟後入口的味道卻極好,帶骨的連筋肉頗有嚼勁,咀嚼幾下,帶著中藥味的肉汁會隨著流出,略帶點酒氣的湯滿是羊肉的鮮味,那種味道帶鉤,會牽引著人的飢腸。真正要食用時,喜歡的菜和火鍋料一字排開,邊涮邊嚼肉,在冷冬特別止寒。 滷肉也是下飯的好菜。中藥店應有盡有,買好滷包、豬肉、和其他佐料,拿出大鍋,便能立刻開工。帶皮的肉爆好香,即可將其他材料一起放入鍋中悶煮。滷肉最怕沒有入味,又怕熟爛了沒有嚼勁,所以得時時小心翼翼察看。燉好上桌時,鍋理...

梁祝

吳奇隆 - 梁祝 曲︰何佔豪/陳鋼 詞︰黃霑 無言到面前 與君分杯水 清中有濃意 流出心底醉 不論冤或緣 莫說蝴蝶夢 還你此生此世 今世前世 雙雙飛過萬世千山去 拿到俞麗拿在上海演出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。 全曲照一般格式分成三小段,一共大概二十來分鍾,不長,但卻讓我那天整個下午夾著耳機,從頭到尾連聽了近十遍。這首曲子得用提琴去模擬胡琴的聲音,所以獨奏的小提琴頗為吃重,然而俞麗拿拉來流暢,幾乎讓我以為真是動用了真琴,聽著聽著頗為感動。 然而真正讓我在樂音裡流連的,卻是被琴聲勾起的短短回憶。 我想起了曾有過那麼一天,我在桃園老家我姊的房間裡,就著一台黑色的錄音機,為了可以一再重聽上面那首歌,迴轉倒帶,迴轉倒帶,一直到我姊那道白色的蕾絲窗簾全讓那夕陽給染橙了……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,約莫是在小五小六的時候吧。月考過後的解放時刻,安親班老師為了安撫我們這群小惡魔,特地去租了幾部片子,好讓我們乖乖閉嘴。有一片,就是吳奇隆和楊彩妮主演的《梁祝》。一個是唱追風少年的霹靂酷哥,一個是「笑著流淚」的清純玉女,管他劇情是什麼,這樣的組合便足以讓我們這群小鬼縫起嘴巴,開始努力用眼神追星... 怎知那一時的狂熱竟讓那部電影的主題曲從此烙進心底,到現在我還記得吳奇隆唱這首歌時微帶鼻音的唱腔,還有電影開頭祝家院子裡英台撲嬉的那隻黃蝶,我甚至仍依稀記得這首曲子中段的間奏,電影裡墳台崩裂時就是那旋律,當然,還有祝英台那披頭散髮的落魄模樣。 後來,因為這部電影我還特地央求姊姊買了它的原聲錄音帶,記得原聲帶裡有禎照片,有花,有流水,蝴蝶翩翩。祝英台走在綠色的園子裡,散著頭髮,輕柔地笑著,另一禎照片裡的梁山伯也笑著,然後下巴頂著桌面看著他們倆對望傻笑的我,便也無來由跟著傻笑起來…… 唉,回憶 現在我桃園的家在去年賣給了一個退休老師,裝潢擺設是勢必會換的。那和室、我的小時候的房間、曾經發展出一段八卦的陽台…他們消失以後,我該到哪去尋幽訪故呢? 還有,這部電影的宣傳主題曲,吳奇隆的「 雙飛 」,也很好聽。 2007.08.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