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高中時,你第一次聽說「荒島唱片」這概念。一座孤島,八張唱片。當一個人面對被時間稀釋的意義,以及無從排遣的空曠。賴以解憂的,唯有歌。對青春期的你來說,這描述像是一則預言。幸好,你很早就學會了用音樂旅行。當耳道被聲音填滿,時空便會倒轉騰退。音樂是艘夜航船,在現實邊境偷渡,帶你逃離孤島。
和許多高中生一樣,你的船,船況奇差。你只買得起折扣的綠標CD,也只有一副接觸不良的耳機。但當你失陷參考書與模擬考卷疊構的圍城時,你只能將就著戴上耳機出逃。按下播放鍵,雜訊吱喳作響,像是時光甬道剝落的碎屑。你屏住呼吸,朝盡頭那點搖曳的微光走去。然後,世界會一分為二。一半是燠熱的書房,另一半,是1957年的紐澤西。
音樂帶你來到一間錄音室,裡頭的人全叼著菸,你能聞到煙霧裡混雜著真空管的微熱,還有新設備拆去封膜後,那種萬物初生的塑膠氣味。你認出那個年輕樂手,封面上的名字是John Coltrane。他在擦拭那把日後與他一同封神的薩克斯風,直到銅管鋥亮,映出他低垂的眼瞼,才滿意地銜起吹嘴——然後,汽笛聲響起,那首叫《Blue Train》的列車,便在搖擺的藍調節拍中啟程。瞬間,你書桌的檯燈光暈,與1957年錄音室主控台的指示燈疊合。那些即興變奏的Jazz,就這樣,駛入你貧瘠的青春。
你隨著樂音搖晃進到大學,才發現這樣的時光旅者早有先輩。在一個叫「音樂五四三」的論壇,你見識到音樂如何被轉譯為文字。論壇主筆在羅斯福路上租了間窄小的辦公室,你藉著一次過刊面交的機會前去朝聖。他戴著一副巨大的耳機,粗壯的線纜蜿蜒接入桌上的放大器。你看見他閉眼聆聽,然後在鍵盤上敲打,你知道他在樂音裡穿梭,要將時間彼岸那些節奏、氣味與光影,繪製成一張張精密的藏寶圖。於是你開始跟著按圖索驥——翹掉無聊的課,泡在圖書館啃那些沒有翻譯的名盤介紹;在師大路的「Bluenote」酒吧,用一碗老闆娘特製的藍調炸醬麵,交換一整晚煙霧瀰漫的現場;沒有串流的年代,你電腦從不關機,像養了頭孜孜矻矻的騾子,將滿世界散軼的音檔,通通搬進你硬碟的收藏庫裡。
你曾以為畢業,是終於能將整個人沉浸在音樂裡,從此賴以為生。你先進了古典音樂雜誌社,然後又進了出版社。你的工作,確實與音樂和文字有關,但你很快發現,你真正賴以為生的,是銷量、點擊、成本、效益——當熱情被量化成Excel裡的冰冷數字,音樂的魔力便隨之失效。你熬夜寫就的不再是音樂筆記,而是數據報表與行銷報告。你的耳機越換越高檔,但那艘曾帶你穿越時空的夜航船,卻降格成一套隔音設備,用來抵擋辦公室的人事嘈雜。
後來你輾轉幾間辦公室,命運帶你來到上海。你離開島嶼,開始探索這座巨大而陌生的城市。上班公司全體團練太極拳,下班同事相約鑽進JZ Club,週末你去和平飯店,看那支耄耋老人的爵士樂團重現十里洋場的上海風華。你經歷這城市所能給予的一切,包括相遇,以及分離,當心碎將你重新拋回孤島,你杜絕所有社交,直到孤獨本身都成了一種尖銳的噪音。你在連日梅雨浸透牆壁的小公寓裡,想起了Bill Evans,然後你戴上耳機,等待那深沉又猶疑的聲線,睽違地,帶你再次穿越時光。
那是1961年,紐約的Village Vanguard。你已來過無數次,熟悉這裡的一切——空氣裡酒精、煙塵與香水混合的氣味,角落裡擁吻的情侶,杯盤細碎的碰撞聲,與樂曲間歇時,幾不可聞的嘆息。但這一次,你的目光越過人群,落在聚光燈下那架沉默的鋼琴上。你忽然覺得,隔著唱片聽了一輩子,就像隔著玻璃看人游泳,而你從未碰觸過那片水域。一個念頭變得無比清晰:你想親手彈彈看。
於是,你託朋友介紹,找了位爵士鋼琴老師。
你的老師很年輕,她帶你溜進音樂學院的琴房,你笨拙的指尖在黑白鍵上敲下不成調的聲響。課後,你們鑽進她朋友駐唱的酒吧。木造牆面、滿架藏酒,以及一個活生生的、為即興而生的 Open Jam 舞台。空氣是暖的,燈光是琥珀色的,譜架永遠是空的。你聽老師的煙嗓自彈自唱,看一個眼神遞去,一段旋律便天衣無縫地生長出來。你在台下,喝著蹭來的免費酒水,看她們在台上用音樂對話。一個朋友聊起走上音樂路的契機:一個傍晚,她回家,看見媽媽在沙發橫臥,腿掛在扶手上,閉著眼,一臉慵懶地聽著Nina Simone。看到她回來,也沒起身張羅晚餐,揮揮手算是打過招呼,便繼續沉溺在歌裡。她說,母親在音樂裡那種全然的、旁若無人的自由,是她見過最迷人的畫面。聽完這個故事,你不自覺地微微前傾,手肘靠上吧台。你的目光再沒能夠移開舞台。
那一刻你忽然明白,過去你崇拜的,是唱片封套上那些被供奉的「神」,而如今真正觸動你的,卻是這種將音樂活成了一種姿態的、一個個具體的人——那些萍水相逢,卻能和你一起搭上同一班時光機的旅伴。你沉浸其中,直到耳邊響起他們輕聲的交談,那對話像另一段即興:
「嘿,這首……我喜歡Diana Krall的版本。」
「我也是,Live in Paris那張。」
「那張經典。煙嗓真好!」
「說到煙嗓,亞洲大概只有李敬子的聲音有點像Nina Simone。」
「像,但她咬字太怪了,聽著卡卡的。」
你沒有插話,只是微笑聽著。這些熟悉的名字,這些交疊的意見,像一首沒有主唱的即興合奏,自由,又彼此應和。你們終究從各自的荒島上,被浪潮帶到同一片沙灘。
你的漂流結束了。
你的耳機依然是時光機,但你再也不需要它帶你逃離。
因為最好的現場,就在這裡。
原载《停泊栈》160期(July 2025)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