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史書提到,虎尾普渡成型於「大崙腳普」,大崙腳莊是最早出現在文獻內靠近虎尾的地理位置,在過去,除了天災瘟疫,諸如族群械鬥、海盜入侵或者民亂,時常造成大規模傷亡,而大崙腳莊的沒落則屬於後者,曾圭角事件讓原本的村落遭受兵燹,一夕之間屋毀人散,後人為了弔念這些死於非命的先者,遂有了大崙腳普。
《記憶中的虎尾中元普渡》
昨天是中元節。
在臺灣,中元是一年一度「請客吃飯」的日子。這天,陽世間的人們會舉辦盛大的超渡法會,並備以豐盛的祭品,款待平日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。「孤魂野鬼」聽起來有些悲苦,因此在我老家,都叫它們「好兄弟」。
在我讀書的那個小鎮,中元是個民俗大節日。鄉人在農曆七月前就得采買籌備。待鬼門一開,事先的備好三牲花果,罐頭飲料,線香紙錢,就要分批分日子地上供,請鬼界回陽的「好兄弟」們享用。
中元普渡,則是鬼月祭祀的高峰。中元前夜,鎮上最繁華的那條路,會封街搭起巨大棚架。繞著圓環和筆直的馬路,棚架遮天蓋地。從高處俯瞰,像一個巨型的驚嘆號。驚嘆號底下放的,是平常流水席那種收納式的圓桌。圓桌在幾小時後,便會擺滿周邊店家和鄉人獻上的貢品。專門灌養肥碩的神豬成隊趴臥在賽臺上,罐頭飲料整齊碼成騰龍造型、金紙銀紙折成巨大蓮座、糕點水果插著神將令旗。供桌插上幾柱清香,定時更換。
整個街市都成了供桌和祭壇。這裏是中元普渡法事的主會場。
通常,普渡的法事,會由鎮上幾間宮廟的主委共同籌辦。每個宮廟在負責區域都要募足供品,並放上足量的臉盆、清水和毛巾。畢竟中元普渡就是宴客,禮數得周到。「好兄弟」們歷經地府常年勞役,這天長途跋涉,終於辛苦跨過陰陽關隘,因此,臉盆毛巾洗塵當是必要的。
封街時,原本繁華熱鬧的馬路僅餘清朗的夏日蟬噪。在鄉人的預想裏,那些安靜的、排成巨大驚嘆號的棚架底下,此刻正舉行著看不見的熱烈宴會。無人祭祀的野鬼孤魂,在手腳擦洗乾淨後,會逐桌入座。這時,若戴上連通陰陽的天眼濾鏡,便能親睹「好兄弟」們,在看似無人的棚架席間,高談闊論,狼吞虎嚥。
驚嘆號的頂端,是個開闊的大舞臺。舞臺是用一輛卡車改造的,都叫它電子花車。電子花車的外層,飾以金黃金紅金綠的華麗鱗片,平常乖巧收納成四方尋常貨櫃,但婚喪喜慶活動,車在路邊打橫一擺,珠寶盒似的車廂開合,上下左右拓開空間,就展成了自帶燈效音響與俗麗佈景的大舞臺。
中元節一早,趁著陽光正好,道士們舉旗搖劍,晃著腦袋進行超渡法事。宮廟的信眾,也身著一式的衣袍到場助念。面對著靜謐的棚架,木魚鼓罄與法咒音律,讓一切顯得嚴肅安靜。不過,隨著法會逐漸圓滿,天色逐漸暗下來,你便能在在小鎮人間的空氣中,嗅聞到人們對夜晚狂躁的熱烈期待。
一樣是宮廟的主委來籌辦,普渡會場一入夜,就成廟會。整個街市亮滿了燈——夜市小吃攤位、花燈與冰雕展品、遊戲攤販的撈魚池、彈珠臺、飛鏢氣球、套圈圈。人間燈火像兩只手臂,從驚嘆號的棚架兩旁左右伸長,抱住了整條街。來自左右鄉鎮的男女老少,數十萬的人潮聚集,開始來這裏「逗熱鬧」。
人潮扎堆處,必定又是電子花車。電子花車的車體一掀,開成一個個唱歌仔戲、搬演布袋戲的演出盒。這類酬答鬼神的傳統戲曲,選的多是忠孝節義、七俠五義的故事。戲碼老套,但也無妨,畢竟這年頭已是少見,人們也圖個新鮮。況且,待得戲散了,煙火、蜂炮放完,接下來上演的,才是人們挑燈等待的正戲。
深夜,舞臺音響燈光沈寂下來,抽著煙的爺兒們知道有戲,半哄半打發地,讓家裏人帶孩子回家。最終蹲在舞臺邊等著的,清一色都是男的。發電的柴油馬達卻仍保持怠速運轉,發出細小的嗡鳴。人們交頭接耳,眼神不時地往舞臺瞟去。
舞臺沈寂了好一會兒,突然又明亮起來。巨大的音響敲起了重重的節拍,七彩燈光重新旋轉閃耀。聚光燈一打,每輛電子花車的隱藏節目亮麗登場。這邊是勁裝舞曲的比基尼鋼管舞女郎,那邊是低胸短裙踏著恰恰舞步低胸辣妹。
當臺上唱歌的女子衣著越來越清涼,下面鼓噪的情緒也越來越高亢。舞臺下一眾兄弟跟「好兄弟」們一起的普渡派對,氣氛也逐漸狂熱。這時,若再戴起那副通陰陽的天眼濾鏡,不知道做東宴客和受邀吃席的兩方,還能不能分得清?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