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Christina Aguilera - Soar
"If you're drowning and there's nothing around for help but a board floating, you're gonna reach out for that board. And this was our board."—Dragon
黑人血液中自然流動著的律動感、承襲自搖滾樂手面對不公的積極反抗態度、積蓄自黑色大陸,古老而巨大的身體能量,當這三個元素在經過靈魂、爵士、藍調等音樂世代的磨合後,便在七八0年代化合出從地下圈逐漸發光發熱,進而逐漸影響全世界的文化現象——嘻哈。
而塗鴉、MC打碟、街舞…等等,從此,這些表現自己的街頭元素,也漸漸成為當時備受欺壓歧視的黑人弟兄們生活的救贖。喜樂榮辱情愛慾望生死離聚愛恨痴,不管什麼情緒,都能自成千上萬的唱片裡取樣出屬於他們的表達方式。
"This was our board." 他們這樣說著。
那種壓抑後亟欲表現自我的戰鬥慾望、那種面對恐懼群起自保的幫派文化、那種因應生死憂慮即時行樂的性愛觀念與毒品交易,一直都是構成黑人嘻哈文化的主要元素。那些舞者的霸氣自信、炫目的改裝彈跳車、還有無時無刻發生在街頭的饒舌戰鬥,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情景,在在都是個人掙扎於生活的真實反映。
然而這塊浮板在九0年代進入主流唱片市場,進入了Channel [V]、進入了好萊塢後便失卻了魂魄,失去了戰鬥精神,嘻哈變成尋常市民打球寫文章上網哈啦時聽的背景音樂。於是,嘻哈音樂被這些主導市場的白人企業家從黑人手中悄悄偷走了。而仍然生活在朝不保夕與窮困生活的黑人們只好開始另尋出路,他們需要一個全新的,和那些已被商業摧毀殆盡的死東西不一樣,只屬於他們自己的帥氣玩意兒。
我不打算叨叨絮絮地重複說著在這個網站上已提過的歷史發展,總之,最後在黑人運動聖城—洛杉磯—便產生了這兩種充滿原始活力的舞蹈,也就是這部紀錄片的主角:Clowning和Krumping。
這部片子是一項紀錄,紀錄嘻哈文化如何回歸黑人世界,如何經過純化再度進化,就像所有的文化現像一樣,它會自省、會從創造者自身的文化裡擷取養分並繼續成長茁壯。
Clowning和Krumping從古老的非洲…或者我們可以說,從人類最古老的文明裡師法,那些充滿攻擊性與性挑逗的舞蹈方式,像極了動物在求歡時本能而起的戰鬥慾望,那有人狂舞暈倒,眾人卻歡欣鼓舞的景象,也是上古社會歌舞祭神的翻版。印度舞者的最高境界,就是奉獻一切給濕婆;我想奉獻一切給嘻哈之神,也是Clowning或Krumping舞者的宿命吧。
"I have a dream, that one day,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." ( Martin Luther King, Jr.)
那就在嘻哈之神的無邊法力的眷顧下,緩緩升起吧。
"Rise up!!"
後記
-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 David Lachapelle 來頭不小,是很有名的時尚攝影師,也拍過幾支廣告、MV。因為這樣,這部紀錄片影音剪輯呈現才會這麼力道十足。在數以千計的紀錄片裡,這些畫面與聲音的轉換必定是拔尖的,尤其在最後,那些皮膚黝黑的舞者在湛藍天空下狂舞律動的片段,畫面簡直美得像幅畫。
- 之前在大安森林公園約會時,曾偶遇一群黑人各自帶著自己的非洲鼓,在太陽下山不久,天色昏暗的情況下,乒乒乓乓的演奏了起來。沒有樂譜、也沒編排過,一夥人就這麼即興的圍成一圈玩了起來。一時間打鼓的打鼓、跳舞的跳舞,一群人不亦樂乎,我和前女友坐在旁邊,搖著擺著欣賞了好久。
那是我第一次親身體會到黑人天生的節奏魔力,很受震撼 。 - 這部片在美國的上映時間是2005年6月,不知道台灣有沒有片商想進口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