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疫情緣故,《灌籃高手》電影版在大陸的上映日期,晚了台灣四個多月。此前電影在他國上映的劇情與畫面,早已傳遍各大論壇。雖知電影僅是復刻漫畫中的情節,結局更早於27年前便寫就,但即便如此,大陸上映時,各地的影廳仍座無虛席。不少人二刷、三刷,反覆重看。口碑爆滿,盛況與先前台灣、日本上映時如出一轍。
當年灌籃高手動畫在電視播出時,劇情在主角群從神奈川拼博出線,得以進軍全國,爭逐球隊多年宏願「全國制霸」時,戛然而止。不過原著漫畫中,「全國大賽」的這段內容,反而是劇情、畫面最震撼動人的篇章。人們苦等電影版能補足當年電視動畫的遺珠,沒曾想,這一等,已從青蔥年少等成哀樂中年。
前段時間,大陸所有的線上論壇都在熱切討論《灌籃高手》。網友們說得煽情,說「這是我們欠青春的一張電影票!」說「那是情懷,得還。」不過,既然內容早在20多年前便劇透殆盡,漫迷們轉而關注起片中的其他驚喜。問答平台「知乎」上,人們提問片中有哪些細節「彩蛋」,眾網友蜂擁應答,熱情細數。沒想到,最終獲讚數最高的答案,竟與電影內容無關。
答題的是個年屆中年的男子,悠悠講起自己當天的遭遇。說首映當天時間不巧,得加班得哄娃,最終只堪趕上午夜場。深夜電影院,觀眾不多,工作人員也趁機疏懶偷閒。因此,電影結束後,片尾字幕跑完,整個影廳的燈光竟仍未打亮。但觀眾倒也不在乎,世界既重歸寂靜,那便繼續沉浸回憶餘韻。
就這樣,全場悄無聲息,卻也無人起身,彷彿封入個無聲的黑暗結界中。這時,一個哥兒們掏出手機,大聲放起歌。那是灌籃高手動畫裡的經典插曲〈直到世界的盡頭〉。手機音響孱弱,但引出的情緒卻響徹整個放映廳。這群萍水相逢的陌生人,便默契地一起靜靜坐聽。或許是工作人員識趣,直到曲目播畢才開門亮燈。然後,這齣熱血青春,至此才終於散場。
《灌籃高手》電影開頭的那段長鏡頭,便是時空新舊交疊的迷幻畫面。框景內是鐵網圍籬的籃球場,場內的人在鬥牛。鬥牛的聲響細緻逼真。響聲把電影院裡的所有人,通通帶進回憶:球鞋踏地,與地上的細沙摩擦;籃球拍向水泥地,回彈,然後高拋,打板跳框,球架震晃,晃響樹上的蟬叫⋯⋯
所有跟籃球有關的回憶,都像是一段蒙太奇。譬如:玩伴相約到附近球場打球,球皮灌飽氣,砸在曬得熱燙的柏油地上,乒鏘乓鐺地,肆無忌憚地砸醒整個耽溺午休的恬靜巷弄。譬如:在上午最後一節課提前把便當吃完,下課鈴一響便衝出去佔場打球的急切。譬如:下場休息時,籃球架下方熱燙鐵管堅硬不適的坐感。譬如:每個為團隊爭搶輸贏、為男孩女孩奮鬥張揚的意氣時刻。譬如:僥倖進球,故作斜睨,向球友打屁一句「左手,只是輔助」。那些瞬間,就是籃球的青春。
彼時那些日日「揪人」到球場的時光,早已一去不復返。課業、事業與家庭生活的大山壓下,逼得人乾脆斷了打球的念想。就算當年電視熱播的《灌籃高手》動畫,在全集播畢後,常會換個時段頻道一再重播。但你只在匆匆路過街邊小店時,才在那短暫的等餐時間裡,站著回看一小段。你現實中的賽事早已完結,好在電視動畫裡的縣賽預選,仍會持續不斷地,熱火朝天地進行對戰。
雖說現實生活中的一切,最終仍會逐漸走向終結。不過,當影廳裡那段鬥牛的長鏡頭從黑暗中亮起,過去的回憶便能無限延長。原本癟了氣的籃球又能滿充,重新乒鏘乓噹地拍響那個水泥球場。就好像只要一直Loop那首〈直到世界盡頭〉的動畫配樂,當年的青春,便永遠不會散場。
像那場電影一樣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