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九六五年,披頭四剛結束巡迴世界的演唱會,喬治哈里遜經由朋友的介紹,頭一次領略到拉維香卡(Ravi Shankar)的西塔琴。西塔琴是一種大型的印度樂器,琴身以挖空的葫蘆製成。通常一把西塔琴有十八到十九根弦,但只有六到七根弦可被彈奏,其他的弦則隨著這六到七根弦振動發聲,產生帶有點靈性的共鳴。據說當時拉維香卡的琴聲一起,喬治哈里遜便立刻迷上了,索性也拜入拉維香卡的門下,進入了西塔琴那夢幻般的世界裡。 一九六九年,披頭四處於半解散狀態,團員們開始各忙各的。保羅麥卡尼正緊鑼密鼓的籌備他的新專輯,並出人意表地將法律大刀揮向昔日的夥伴;約翰藍儂正和他的新婚妻子小野洋子躺在蜜月旅館的床上,嗑著迷幻藥呼籲世界和平;一向受到冷落的林哥史達則正準備籌組自己的樂團,另謀出路。披頭神話的破滅,使得披頭們的世界變得有點不真實,每個團員似乎都少了一點什麼。 不過還好,喬治哈里遜有西塔琴。 那是戰爭的勝利與人道生命價值互相拉扯的時代;那是西方那代垮掉的人對外尋求精神支柱的時代;那是很多人的美國夢正在成型,卻讓人感到不踏實的時代;物質生活的滿足帶來了精神追尋的契機。那似乎是美國最好,也最壞的時代。 就在這時,拉維香卡和喬治哈里遜開始向大眾推廣西塔琴。挾著披頭四的餘威以及拉維香卡西塔琴聲帶來的靈覺,很快的,西方的音樂世界就瀰漫了一片印度咖哩香。拉維香卡本人更成為一種傳奇,他移居美國,開始大量和美國音樂人交流。在搖滾方興未艾的年代,他竟獲邀參與搖滾的音樂盛事——烏茲塔克音樂節(Woodstock Festival)。 那一天,他柔和的西塔琴聲壓過了那片狂燥的電吉他聲浪。空靈的琴聲迴盪,拉維香卡端坐舞台,眼神半閉,不需吶喊便震懾住現場數十萬激動的搖滾青年。性愛、反戰、愛、和平的口號混著琴聲滾滾地傳了出去,瞬間,印度的西塔琴便融入整個西方社會,幻化成當時搖滾文化的標幟。西塔琴風行不久,印度文化也被浩浩蕩蕩地引進西方,靈修、瑜伽、宗教、飲食、大麻……最後形成了整個七零世代的嬉皮文化。 此後,拉維香卡便一直以推廣印度文化為己任,他曾經和多位小提琴家和古典樂團合作,甚至自己為西塔琴譜上一部協奏曲。他也影響了許多優秀的樂手,譬如說,知名的爵士小喇叭手蔣科川(John Cotran)就對他推崇備至,甚至將自己的孩子命名為拉維科川。拉維香卡帶來西方的西塔琴音樂也影響了一九八零年代後興起...